修史

“史”:纪事、鉴戒与文明之脉

“中国于各种学问中,惟史学为最发达;史学在世界各国中,惟中国为最发达。”绵延不绝的历史,不仅是过去的记录,更是文明之脉的延续。它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对事物的独特理解,还能为当前寻找定位、理解当下、迈向未来提供重要参考。

史官 史学 西周 史兴 修史 2025-09-24 21:26  2

李丹婕读《中古时期的历史文献与知识传播》丨修史“事”大

历史并不存在,除非它被记录;由此,何人记录、如何记录、记录什么、为何记录这些而不是其他、最终又如何为人所获读,几乎可说是历史学的元问题。汉唐时期的历史文献世界异常活跃,从《史记》到《史通》,实现了史学和史部文献的最终诞生。此后,史部一直稳居四部,列经部之后,直

传播 李丹 中古时期 修史 三国志注 2025-09-13 20:01  3

67岁登基的武则天,是真的老当益壮还是史料记错了

说起古代的“老年创业”天花板,估计没人能比得上武则天。咱们现在常说“六十退休享清福”,可这位大姐在快七十岁的年纪,愣是把自己推上了皇帝宝座,这事儿听起来就够传奇的,可也有人犯嘀咕:67岁登基这事儿,是真的吗?不会是史料记错了吧?要弄明白这个问题,咱们得先算笔时

武则天 李治 史料 感业寺 修史 2025-08-10 06:39  3

钱满素:美国的历史和修史

“打倒美帝”是我从小长大最熟悉不过的口号,代表着当年我们这代人对美国的基本认识。我们还知道,“凡是敌人拥护的,我们就要反对;凡是敌人反对的,我们就要拥护”,我们和美帝之间自然不会有多少共同语言。

历史 美国 美国历史 修史 钱满素 2025-06-05 21:06  14

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举办 致力弘扬科学家精神
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报道,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30日在北京举办。活动围绕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珍贵馆藏精品,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,生动展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践行爱国、创新、求实、奉献、协同、育人精神的鲜活形象。

科学家 科技工作者 朱光亚 修史 朱明远 2025-05-31 09:44  13

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举行,讲述藏品背后的科学家故事

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,中国科协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。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牵头起草的《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》、出自著名物理学家洪朝生之手的坐标纸手绘五星红旗……活动围绕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馆藏精

科学家 科技工作者 藏品 修史 洪朝生 2025-05-30 18:21  8